廖福民、譚偉恩:人民幣崛起:以歐元模式引領或以美元模式主導?
廖福民(中興國政所研究生)
譚偉恩(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助理教授)
一、強勢貨幣與權力的關係
國際間強勢貨幣的形成往往肇因某個經濟體或國家具有優異的經貿實力。以目前市場上公認的主流交易媒介—美元(Dollar)為例,其所以能夠取代二戰前的英鎊,乃是因二戰結束後的美國是當時國際間唯一的經貿強權,其餘國家,特別是原本經貿實力不弱的西歐工業化諸國,皆因捲入戰爭而受到牽連,整體國力大幅衰退,百廢待興。美國趁勢崛起,並巧妙運用制度性權力(institutional power)主導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的形成,[1]充分掌控20世紀中葉之後國際間的貨幣流動秩序、援助發展模式,以及貨品貿易建制,為美元今日極強的競爭力打下穩固基礎。
在美元之外,如果還有什麼貨幣能被視為全球交易市場上的強勢貨幣,大概就屬歐元(Euro)了。這個在歐洲聯盟(the European Union, EU)之下伴隨而生的新興貨幣曾一度成為美元的強力挑戰者。儘管歐元在性質上並非專屬於任何一個主權國家所發行的法定通貨,而是基於歐洲市場整合成功後的共同貨幣機制,但只要細究歐洲通貨單位(Europe Currency Unit, ECU)與歐元的得以順利形成的原因,強權—德國—主導的模式依舊。[2]準此,強權本身作為一項自變數(the independent variable)似乎與國際強勢貨幣的形成有著極密切的因果關係,從而令人不禁想追問,仰賴出口貿易而經濟崛起的中國,是否有可能繼美國或歐盟之後,在國際市場上成功地將人民幣送進國際強勢貨幣的名人堂?
二、貨幣崛起:合作還是抗爭?
根據學者Barry Eichengreen的觀察,全球並非僅能存在一種強勢貨幣。事實上,除了二戰後短暫的數十年間是由美元獨領風騷外,其它時候的國際交易市場上幾乎都存在著多種國際強勢貨幣。[3]礙於地理因素的限制,此刻方興未艾的區域經濟合未來將會進一步促成不同區域發行自身的國際強勢貨幣。美元將因此漸漸喪失全球強勢貨幣的優越性,退居美洲;而歐元則維持現狀繼續在歐盟國家扮演主流交易媒介的角色;亞洲方面,則因最大的市場位於中國,因此人民幣將成為此區域的國際強勢貨幣。[4]
上述Eichengreen的論述其實可以說是一種「地緣經濟」在貨幣議題上的延伸,但恐怕不足以回答如下的問題,即不同區域進行跨界貿易往來時,該以哪個區域的貨幣為主呢?還是有可能在區域經貿強權的攜手合作下,形成一個全球性的通貨?這些問題表面上看起來或許不是和「權力」那麼地相關,但實質上還是圍繞在經貿大國(或行為者[5])究竟該不該讓自的貨幣被廣為接受,如果應該如此,那麼方式是自行獨立為之?還是要透過制度性權力的加持?倘若選擇自行為之,權力就成為經貿強權的貨幣能否成功國際化的關鍵。反之,制度(或者說是一定程度的國際合作)才是真正有影響的自變數。
然而,某項貨幣能否國際化的問題還同時涉及到貨幣之間的互動關係究竟是純粹經濟市場上的交易與交換,還是背後暗藏著權力政治(politick)的鬥爭?詳言之,如果貨幣國際化的問題是一個經濟問題,那麼強權國家間合作的機率會較高,至少不會為了誰的貨幣能成為更加強勢的國際通貨而發動戰爭。反之,倘若貨幣國際化的問題是一個政治問題,那麼強權國家間的衝突機率會較大,因為彼此的關係趨近於零和賽局(the zero-sum game),是一種有你無我,一死一生的相互為敵狀態。
透過檢視貨幣國際化的過程是否為一種零和遊戲,我們便可以推估與預測人民幣未來走向國際化會碰到什麼樣的困難。以目前的客觀情勢觀之,國際貨幣基金(the IMF)的制度改革遙遙無期,人民幣要晉升為一籃子貨幣的不確定性仍然很高,或許美國態度已有所軟化,但只要美中在認知上繼續視對方為競爭者(甚至有時是敵人),雙方展開貨幣合作的機會就是一個渺茫。相較之下,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的運作對中國較為友善,許多發展性質的貸款申請並沒有因為中國經濟實力的崛起而受到影響。不過,有趣的是,中國並沒有因此選擇與之合作的策略,而是先後積極地的籌組金磚國家發展銀行(the BRICS Development Bank)與亞洲基礎建設發展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展現出與既有國際發展機制分庭抗禮的態式。這樣的現象非常有趣,一方面是中國與既存制度的對抗,走得似乎是權力較勁的路線,另一方面是中國運用制度性權力與許多發展中國家合作,採取的是合縱連橫的策略。
總的來說,人民幣的崛起在可預見的將來會有至少四種劇本,現簡要整理如下表:
表1:人民幣崛起的四種可能路徑
零和 | 非零和 | |
美元模式 | 人民幣以國際化為目標,鎖定美元為競爭對手,誓死對抗直到人民幣能取而代之為止 | 人民幣國際化條件日益成熟,影響力也不加深,但仍與目前國際一籃子貨幣併存。 |
歐元模式 | 在中國強大的經貿實力下,人民幣主導亞元的形成,先成為區域強勢通貨,再進一步挑戰美元。 | 人民幣被整合成為亞元,但中國如同德國般,開始主導亞洲地區的經貿事務,並與歐元、美元並列三大區域強勢貨幣。 |
[1] Michael Barnett and Raymond Duvall, “Power in Global Goverance,” in Michael Barnett and Raymond Duvall, eds., Power in Global Governan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10-16.
[2] Mary Elise Sarotte, “Eurozone Crisis as Historical Legacy,” Foreign Affairs (Sep. 2010). Available at: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western-europe/2010-09-29/eurozone-crisis-historical-legacy
[3] Barry Eichengreen, Exorbitant Privilege: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Dollar and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4] Ibid.
[5] 此處的行為者是指像歐盟這樣的特殊情況,並非國際公法上的主權國家,但卻擁有國際經貿事務上的獨立法人格。